2024年10月我馆对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皮艺进行实地调研,与蒙古族皮艺传承人贾宏伟及其科研团队开展座谈研讨,参观了其创建的莫尼山艺术中心、皮艺博物馆和陶艺馆等。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共有7项,蒙古族皮艺便是其中之一。近日艺术馆将贾宏伟、冯晓丹同志个人档案收集入馆,充实我馆名人档案的馆藏量。
贾宏伟出生于黄河之滨托克托县,母亲是蒙晋陕三省知名的面塑高手,父亲是附近三村五寨农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皮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中长大,专注于艺术的传承与研究,承接壁画修复和美术装饰,擅皮雕画及皮艺衍生品。挖掘千年非遗技艺的同时,研发相关专利技术,多次成为业内标杆。近年专注于皮画大型主题创作,如“黄河专题”、“万里茶道专题”、“北疆文化专题”等,在同行业中引起巨大反响与深刻思考。
贾宏伟,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艺(蒙古族皮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莫尼山非遗小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始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校外导师、十六届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当选内蒙古首批新文艺群体领军人才。同时也是大型实景剧《莫尼山礼赞》出品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贾宏伟带领工作室团队完成了中央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赠送的贺礼,大型皮艺作品《草原歌盛世》,并收获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发来的感谢信。同年收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就圆满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回赠中央代表团的皮艺作品《民族大团结 安代舞》的荣誉证书。贾宏伟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选,荣获了201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的入选资格。同时,还被中国旅游协会选为“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及旅游工匠精神案例。在民盟中央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了“民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此外,还入选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协会“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协会行业榜单”,并荣获年度工匠精神奖。
本次收集入馆贾宏伟同志的个人档案70余件,包括其创作的代表作品13件、获得荣誉27件,专利证书23件等。
冯晓丹,高级工艺美术师、内蒙古格日勒皮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校外导师、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秘书长、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主要成绩:“繁花系列饰品”和“手工皮雕包”两款文创产品荣幸入选2022年“内蒙古礼物”。同时,“《潮非遗 中国范》两用女士手提包”在公益设计类别中荣获最佳公益产品解决方案入围奖。另外,“乌兰牧骑”作品在第二届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斩获百鹤新锐奖,并在“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此外,该作品还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三等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时被遴选为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以及在首届呼和浩特市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作品《乌兰牧骑 02》在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中荣获“飞马奖”银奖;另一作品《敬》成功入展“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创作展”,并且荣获了中国民族工艺美术领域的“神工百花奖”金奖。
作品《马头琴的传说》在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荣获组委会颁发的金奖;作品《唐卡》在国际中俄蒙博览会上脱颖而出,荣获内蒙古“博乐歌”称号;作品《富贵牡丹》在中国皮革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大赛暨作品展中荣获特别贡献奖;作品《蒙古皮雕画》在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荣获“锐意进取奖”,并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铜奖;作品《金龙赐福》则荣获国家文化部恭王府文化中心举办的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并被国家文化部收藏。
目前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 件,外观设计专利 6 项,作品著作权16 项。
本次收集入馆冯晓丹同志的个人档案70余件,包括其创作的代表作品10件、获得荣誉31件,专利证书21件。
此次名人档案征集入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将征集到的名人档案资料第一时间进行整理和统一管理,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艺术档案馆不断与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进行沟通联系,将我市文化艺术届名人档案尽可能收集齐全。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赢得了信任、建立了友谊,收集到一部分在艺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档案,承担起保存呼和浩特市当代艺术大师们艺术瑰宝的责任,为今后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