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市艺术档案馆顺利完成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木雕(土默特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梁树荣个人档案征集入馆工作。此次征集入馆的档案资料包括文件资料、宣传报道、证书证件、奖状奖牌、根雕作品等106件、照片61张(203.37MB)、视频21分08秒(1.08GB)。

捐赠作品《鹿》及传承人证书
根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树根等材料的天然形态为基础进行创作,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历经各代发展,于明清时期趋于成熟,至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繁荣。它集观赏、收藏与艺术价值于一身,已成为具有系统理论体系的独立艺术门类。在这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中,地域资源条件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地貌丰富,森林、湖泊、湿地等自然资源多样,孕育了黑圪兰、沙枣、崖柏等珍稀树种,为根雕艺术提供了优质的材料基础,也造就了本地根雕创作的独特风貌。

根雕作品-《国宝·东方醒狮》
梁树荣是内蒙古根雕艺术的重要传承人与实践者。他生于1967年11月,不仅是内蒙古土默特木雕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并入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与国家铁路局评标专家库。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根雕的缘分始于参与高铁建设的野外工作期间。为系统推进根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梁树荣于2014年在呼和浩特市创办古木逢春书画院,迄今已主办各类文化活动逾百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至2019年,他先后被评定为呼和浩特市级和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荣获“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9年,内蒙古根雕博物馆落成开放,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梁树荣共创作根雕作品上百件。其中,《安详》于2015年荣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最佳创意奖,其艺术成就也受到多家媒体报道。除艺术创作外,他也长期致力于家乡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注重家风传承,始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持续为根雕艺术的当代发展贡献力量。

制作根雕作品
本次梁树荣同志档案征集入馆意义非凡。它既系统梳理了梁树荣的个人艺术成就,又作为重要见证,呈现了内蒙古土默特木雕乃至根雕领域艺术的发展脉络,推动着这一非遗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此举充分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助力公众深入了解根雕艺术,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同时,丰富了馆藏资源,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