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业务>党史编研>正文
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
2024.10.08    来源: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
【字体: 】    打印    

党史编研

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19328月,中共河北省委派巡视员杨一帆和张璋到绥远,与绥远反帝大同盟负责人、中共党员杜如薪取得联系。杨一帆、张璋听取杜如薪、苏谦益、马麟介绍的绥远反帝大同盟的活动和绥远的形势,充分肯定绥远反帝大同盟的工作,要求反帝大同盟继续扩大活动范围,要把工作扩大到工人、市民中去,要使各族各界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杨一帆还向苏谦益等人讲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剥削;介绍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中国革命的任务,指出目前要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还特别强调,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明确目标,要以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奋斗。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考验,193210月初,苏谦益、杨叶澎、马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1月,杨一帆派杜如薪和张璋去北平,向中共河北省委汇报工作,请示要在绥远恢复党的组织,随后到河套地区视察工作。不久,杨一帆和先期到达河套开展工作的王森(即郭同春)一起回到北平。中共河北省委通知杨一帆、杜如薪、王森等在北平召开会议,研究恢复绥远党组织和开展工作等问题。他们分析了全国和绥远地区的革命形势,指出要尽快建立绥远地区的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绥远不宜建立党的统一的领导机构,可以先在归绥和河套地区分别建立党的组织,不发生从属关系,各自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会后,杨一帆、杜如薪回到归绥,开始进行建立党组织的准备工作。

同年2月,杨一帆、杜如薪等人在归绥召开会议,杨一帆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宣布成立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归绥中心县委),杜如薪任书记,马麟负责组织工作,苏谦益负责宣传工作。会议决定将县委机关设在旧城九龙湾街,由马麟驻机关,负责日常工作和联系事宜;同时在旧城吕祖庙街租房作为县委的预备机关,以防不测,并将党的文件和物品保存在那里。根据中共河北省委的指示,在会上还讨论了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在军队中进行宣传工作;在农村建立革命武装等问题。当时,受中共归绥中心县委领导的党员还有杨叶澎、武达平、杜琏、王炳熨、朱宝光等。

中共归绥中心县委成立以后,组织学生开展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同时深入人力车工人中间,秘密地宣传反帝爱国的主张。杜如薪到大有恒地毯厂和归绥面粉厂工人中开展工作;苏谦益在新城一带开展活动,建立网点;马麟在旧城范围内发展反帝力量;苏谦益还带领部分党员到小校场傅作义的部队中秘密散发传单,开展兵运工作。归绥火车站铁路工人也成为他们进行反帝宣传活动的重要对象。

由于中共归绥中心县委的工作进展迅速,影响很大,引起了国民党绥远省当局的恐慌和注意,派出特务、便衣警察和密探到各学校追踪散发传单的学生,秘密追查和探寻传单的印发地点以及革命活动的组织者。19334月,杨叶澎、韩燕如、苏谦益、杨国兴等被捕,特务、警察在归绥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5月,中共归绥中心县委被迫停止活动。

苏谦益等人被捕后,在审讯中只承认自己是反帝大同盟盟员,拒不供认是共产党员。他们为抗议国民党绥远省当局搜捕反帝爱国人士,进行了绝食斗争。两个月之后,国民党绥远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判处苏谦益等4人两年半有期徒刑,关押在“绥远第一模范监狱”。

中共归绥中心县委从成立到被迫停止工作,共存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展了党的组织,扩大了党的影响,开展了工运等工作;积极领导了党的外围组织绥远省反帝大同盟,发动与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使归绥地区的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形势。